镐京学院

医药工程学院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深推教科研结合 为学风建设注入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10-16    访问量:

为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营造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学习氛围,响应学校学风建设月号召,医药工程学院药物制剂教研室于2025年10月15日在实验楼416成功召开了以“教科研结合促进学风建设”为主题的研讨交流会。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前沿科研动态、方法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以此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强化学风根基。

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杨杜老师主持。她强调了优良学风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并指出,教科研有机结合是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的关键路径,也是当前学风建设月活动需要着力突破的重点方向。在主题发言与讨论环节,与会教师结合各自承担的课程,分享了实践经验与深入思考。

杨杜老师首先以《药物分析》课程为例,提出将科研项目中的药物质量控制案例、新型分析技术的应用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理解“质量标准”的严肃性与科学性,更能激发他们对精密仪器背后原理和复杂样品前处理技术的探究兴趣。通过设置模拟科研的“未知样品定性与定量分析”小课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正是学风中“求真务实”精神的直接体现。

王瑞老师则认为,基础课程同样大有可为。她分享了如何将科研中涉及的纳米材料、生物无机化学(如顺铂类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前沿内容,与《无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如晶体场理论、配位化学)讲解相结合。王瑞老师指出,这能帮助学生早期建立起“基础学科是新药研发基石”的认识,破除对基础课的畏难与疏离感,引导学生认识到夯实基础对于未来发展的长远价值,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沉心静气的学习习惯。

《有机化学》作为药物制剂专业的重要基石,其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更为丰富。王月妍老师介绍,她在教学中注重引入药物合成中的经典反应和绿色合成新工艺作为实例,并组织学生围绕“如何设计一条阿司匹林的合成路径并优化其产率”等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方案设计。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以及面对复杂问题时的耐心与韧性。一个反应机理的深入理解,往往需要反复推敲和验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术专注力和钻研精神的锤炼。”

在自由讨论阶段,气氛热烈。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推动教科研深度融合,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同时,更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将科研的“探索性”、“创新性”、“严谨性”内化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大家建议,未来可以更多组织跨课程的小型学术沙龙、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将学科竞赛与课程学习更紧密地结合,多措并举,营造“学以致用、研以促学”的良性循环生态。

本次研讨会明确了“教科研结合”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驱动作用,为药物制剂专业后续的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工作梳理了思路、凝聚了力量。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将以此次学风建设月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创新,以高水平的科研反哺高质量的教学,共同培育学风严谨、基础扎实、勇于创新的新时代药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