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破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足、自主学习动力薄弱”的难题,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5年9月25日,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围绕“如何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主题,通过“理念引领—案例分享—总结提升”的闭环设计,为教师搭建了交流与共创的平台。教研活动由专任教师郭彦伯主持,全体青年教师参与。
一、聚焦课堂参与策略分享共探自主赋能能力提升
活动伊始,郭彦伯老师首先指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被动听讲多、主动参与少;浅层记忆多、深度理解少。她认为,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核心是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则需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方法和习惯的系统性培养。同时她强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自主学习能力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关键,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希望老师们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畅所欲言、分享经验、碰撞思路。

在互动讨论环节,老师们结合不同课程、不同年级分别从“任务驱动,让学生动起来”、“技术赋能,让互动活起来”、“翻转课堂,让学习真发生”三个方向分享了各自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的宝贵经验与创新做法。左春江老师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例,分享了“黄金时段提问法”,即在第二小节课学生注意力可能松懈时进行关键提问,有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同时,他组织的小组汇报任务确保了组内“人人有分工,个个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热情。孙士儒老师则别出心裁,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引入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在观点交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晋宝慧老师充分肯定了课堂提问的价值,并通过设置随堂练习题目与学生轮流答题的环节,使提问更具系统性和公平性,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宋煜老师和方罗昌婷老师则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的妙用。宋老师分享了她如何将课前提问升级为雨课堂习题,使她能实时、精准地看到每位学生的答题详情,从而实现及时反馈与精准教学;方老师也分享了利用该平台进行互动测试的经验,有效提升了课堂的即时参与感。


随后,郭彦伯老师结合教师们的分享互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中,“提问”作为一种基础却高效的教学策略被多次提及,关键在于教师应结合课程性质与学生特点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在考试类课程中,可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营造适度紧张感,保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实现高效课堂;而在考查类或实践类课程中,则可借助雨课堂等工具发布题目,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减轻即时回答的压力,更利于思维深度参与。另外,教师亦可采取“抛出问题,学生自愿应答”的方式,营造宽松而积极的互动氛围,做到引而不逼,张弛有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内在动力。
活动最后,教研室主任孙士儒进一步强调,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她鼓励各位老师将今日所获融会贯通,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与创新,持续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切实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贡献力量。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让老师们获得了可直接应用于课堂的“工具箱”,也为进一步推动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人人参与、主动探究、深度思考”的课堂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