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药剂学课程设计方案,规范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流程,提升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9月25日下午,药物制剂教研室在实验楼309成功召开“课程设计与实验安排专题研讨会”。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活动由贾田芊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教研室主任杨杜点明本次研讨会的核心目标:“药剂学与无机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前者直接关联药物研发与生产实践,后者为药物理化性质分析提供关键理论支撑。本次会议旨在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更贴合行业需求、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设计方案,同时细化无机化学实验课安排,让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在药剂学课程设计方案研讨环节,王月妍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实验模块划分与实验内容优化两方面提出建议。她指出:“传统药剂学实验多围绕单一操作展开,学生对剂型设计逻辑、制备工艺关联性的理解易停留在‘机械完成步骤’阶段。建议将药剂学课程设计划分为‘基础操作+案例复刻+综合设计’三大模块,在‘片剂、胶囊剂制备’等核心实验中,引入药企真实生产案例 —— 比如复刻某仿制药企业解决片剂溶出度不达标的实验流程,同时依托实验室小型制备设备,让学生分组完成从处方设计、物料配制到样品制备、质量检测的全流程实验,强化‘操作-验证-问题解决’的闭环培养。”
随后,会议围绕无机化学实验课安排展开讨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负责人王瑞老师首先指出当前实验教学存在部分实验项目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不足、实验报告同质化明显且难区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并提出实验课优化方案:优化实验项目体系,保留 “溶液配制与 pH 测定”“酸碱滴定分析” 等基础实验,新增“药物中金属离子含量测定”“药用无机盐溶解度探究”等药学相关实验,实现 “无机化学实验-药物分析-药剂学” 课程衔接;细化实验教学流程,将实验课分为“预习-讲解-操作-复盘”四步,要求学生提前提交含实验目的、原理与风险点的预习报告,教师课堂聚焦关键操作难点讲解,实验后组织小组复盘误差原因;创新实验报告要求,推行“分层式报告”,基础层需完整记录数据与结论,提高层鼓励补充实验改进建议或药学应用关联分析,优秀报告将课堂展示。同时,她强调实验室将同步更新实验教材,补充“药用无机化合物安全操作规范”章节,以满足新增实验教学需求。

会议最后,实验室管理人员毛慧敏老师作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了各位教师的方案与思路,强调“课程设计与实验安排的优化,需以‘安全’为前提、以‘实用’为核心”。针对实验室管理保障,毛慧敏老师提出三点落实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实验课前组织全员安全培训(含消防演练、化学品泄漏处理),建立“教师-学生安全员”双重监督机制,确保实验操作零风险;保障设备运维:制定实验设备“周检查、月维护”制度,建立设备使用登记台账,及时维修故障设备,确保实验课顺利开展;完善资源支持:根据课程设计方案,采购新型实验试剂与耗材(如药用级氯化钠、无水葡萄糖),并开放实验室“课余预约通道”,支持学生开展课程设计相关的拓展实验。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医药工程学院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计建设与实验教学优化明确了方向。后续,教研室将结合研讨成果细化实施方案,推动药剂学课程设计模块改革与无机化学实验优化落地,同时以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资源保障为支撑,切实将教学改进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筑牢基础,助力学院药物制剂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