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工程学院以"教学规范质量提升月"建设为契机,三月份组织院级教学督导组开展系统性督导工作。督导组采取随堂听课、教案抽查、师生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医学伦理学》《物理化学》《慢性病管理理论与实践》等多门课程实施专项督导,同时构建"发现问题-分析症结-落实整改"的质量提升闭环。
从督导结果来看,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门课程创新性地将职业道德、学术规范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其中《医学伦理学》通过诊疗情境模拟教学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物理化学》运用科研成果反哺课堂的实践获得师生广泛认可。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教师团队注重教学逻辑的严谨性与知识呈现的系统性,《慢性病管理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形成的"筛查-干预-追踪"教学闭环使复杂理论具象化。
督导过程中发现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课堂教学方法革新力度不足,仍以单向讲授为主,存在互动形式表层化、讨论组织碎片化现象;实践教学环节的跨学科整合亟待加强,现有实训项目未能有效贯通专业知识体系;教学媒介协同效能尚未充分发挥,课堂存在课件与板书逻辑衔接不足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制定专项改进方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迭代与教学资源优化工程,着力构建"问题链+情境链"双驱动教学模式,教师每课时设置阶梯式探究问题。同步启动教学媒介提质计划,通过课件设计规范,图文配比标准,强化多媒体与板书的协同效应。
当前,各项改进措施已进入实施阶段,教学督导组将持续跟踪整改成效,通过质量螺旋提升机制推动课堂教学从规范向优质跨越,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医药工程人才夯实教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