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已然到来,紧接着新年而来的则是农历二月二日的龙头节,俗称“龙抬头”。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龙头节的习俗也同样丰富多彩。古时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二月二有围粮囤、引田龙、敲房梁、理发、煎焖子、吃猪头肉、吃面条、吃水饺、吃糖豆、吃煎饼的习俗。同时民间也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忌担水,忌讳盖房打夯,忌讳磨面。除如上习俗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戴龙尾、开笔等。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希望同学们能够享受节日文化,丰富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