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学院

医药工程学院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正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01    访问量: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管理学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科学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岗位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健康管理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健康服务企业、老年颐养中心等机构从事健康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人文素养):具备爱国敬业精神、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团结协作,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目标2(职业能力):能够应用医学、管理学、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分析、解决与人民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参与健康评价,具有辨识判断的能力,能够提出健康服务与管理的独立技术见解;

培养目标3(专业能力):认识健康服务与管理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刻了解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特点;能够全面考虑中西医学、预防医学、健康检测与评估技术、营养学、环境、社会及其他相关因素,针对本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制定本专业及单位发展规划;

培养目标4(社会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健康服务与管理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具有健康检测、评估、指导、干预、管理的能力和积极研发新项目的能力;

培养目标5(自我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具有处理影响健康问题的意识,能应对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不断发展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职业技能。

2.就业方向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健康服务、预防医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可报考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公共管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等相关医学管理类的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可在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体检中心、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部门、健康教育场所、养生会所等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健康监测、健康风险分析和评估、健康干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

3.核心课程

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医学概论、健康管理学、预防医学、健康评估、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养生学、健康运动学、健康经济学。

4.实验实践

(1)智慧化教学。本专业使用的所有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网络等信息化设施,有6个智慧教室。配有长江雨课堂平台,可以满足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条件。

(2)实验实训室。为应对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学院以实训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近4年来不断完善和建立新的实验室,目前有健康评估实验室、人体解剖模型实验室、人体解剖标本实验室、显微实验室、急救实验室、基础护理实验室、母婴实验室、外科实验室、美容实验室、医药虚拟实验室、1+X老年照护技能证书(健康管理师证书)等实验室。可以同时接纳120名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并且严格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实验开出率100%。

5.资格证书

结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特色,学生可考取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资格证书,其中健康管理师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6.修业年限

四年。

7.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8.专业竞赛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校级一等奖2项、校级二等奖4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立项2项,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二等、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科普大赛市级三等奖2项,第二届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校级团体一等奖,校级田径运动会团体及个人所获奖项共计50余项。

9.专业社团

健康青春社团,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自主组建的学生社团。致力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咨询和支持,为在校师生提供综合的健康服务和管理相关信息,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社团活动全面涵盖健康领域,包括营养、运动、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疾病管理等方面。定期组织社团活动、社团健康讲座、工作坊和研讨会,并邀请专业领域教授分享健康管理知识和经验。此外,社团还开展健康俱乐部和运动活动,如晨跑、健身挑战和瑜伽课程,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培养健康习惯。同时,在社团内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协助学生应对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提升心理韧性和幸福感。通过专业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塑造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出色的处理能力,先进的管理理念,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满足当前背景下各类企事业单位健康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

10.就业实习单位(部分)

西安明仁药业有限公司-医疗服务部

陕西君境迈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临床药学服务中心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11.专业带头人

我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采用三专业带头人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张翠英,教授,主任医师,全国胸痹(冠心病)急症协作组西北分组秘书、中华医学会会员,陕西省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三五人才”,咸阳市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曾担任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二十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部,参加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及参加新药临床试验11项。

牛乐,教授,医学博士后,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后出站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解剖学会会员。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其中通讯作者2篇,第一作者3篇,共同第一作者6篇;以项目负责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一项;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

赵花云,副教授,副主任护师。1975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原陕西省人民卫生学校),1975年12月至2013年12月工作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曾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工作。曾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医务科副主任等职务,在公开杂志发表论文17篇,出版《实用脑血管病护理》著作一部。

12.专业师资情况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9人(正高3人,副高6人),占教师总数的60%;中级职称3名,占教师总数的2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3人,占教师总数的86.7%。本专业组建的师资队伍数量、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教师专业研究方向匹配相关课程,以“临床医学”为主体,以“服务”与“管理”为两翼,突出健康服务与管理三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