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社区健康服务领域人才培养需求,破解“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教学中的重难点,推动《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质量迭代升级,同时搭建教师间教学经验互鉴平台,2025年10月16日,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在教317开展集体观摩活动。本次观摩课活动聚焦专业骨干教师苗静副教授主讲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内容,共同探索“热点内容进课堂、教学贴合行业需”的实践路径,以沉浸式教研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本次授课面向健康2301班展开。课程伊始,苗老师以“社区老年群体健康需求现状”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快速回顾前序章节中“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特征”“社区健康服务体系”等核心知识点,在梳理社区健康服务核心特征时,不仅明确“服务需覆盖全人群”的基础要求,还重点强调婴幼儿、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侧重点;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危害健康的各类因素,她特意结合“社区居民因不良作息引发健康问题”“天气变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等日常场景举例,让抽象的专业理论变得可感可知;并通过“社区健康服务站常用的服务形式有哪些?”“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要注意什么?”等互动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回忆、积极回应,既巩固了旧知,也为后续新知讲授做好了衔接铺垫。进入新知讲授环节,苗老师将重点放在“我国分级诊疗模式”与“社区医养结合”两大核心内容上。通过提问“如何满足社区老年人医疗与养老双重需求”,自然引出本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教学主题。课堂教学环节,苗静老师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她系统讲解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内涵、核心要素及常见类型,结合政策文件解读当前社区医养结合的发展要求;随后引入某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的真实案例,通过“人口老龄化现状解读”“新型养老院运营实景”等短视频,直观呈现行业发展背景与新型服务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服务落地的具体路径,让课堂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健康服务行业实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观摩课结束后,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热点内容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优化”展开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肯定苗老师将行业热点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的思路,课程准备充分、互动高效,尤其生活化案例的运用、互动环节的设计,为大家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思路。同时,青年教师们也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案例难度梯度”“如何拓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前沿内容”等问题交换意见,提出可增加不同地区社区医养结合模式对比案例、融入智慧医养技术应用等建议,为后续课程教学优化提供了丰富思路。
最后,教研室主任孙士儒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示范课以“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这一国家养老领域热点为核心,既是教学贴合行业的生动实践,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指引——医养结合作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其人才需求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高度契合。本次示范课是教研室“以课为媒、以研提质”的重要实践,要把观摩收获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全体教师需聚焦四个方向发力:一是多用社区真实案例、行业实操场景设计教学,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二是强化启发性设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在讲清基础知识点的同时,适当加入最新政策,拓宽学生视野;四是持续打磨课件细节,加入可视化工具辅助知识理解。
此次集体观摩活动,不仅让教师们学习到优秀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更促进了教研室内部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为提升《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整体教学质量、更好培养学生社区健康服务实践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教研室将进一步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热点、国家战略的衔接,优化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专业认知与实践能力,通过持续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培养适配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求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