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更高效、更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团队于2025年4月2日在实验楼309召开了一场以 “项目式、混合式、对分课堂” 创新教学方法为主题的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总结青年教师们在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实践经验,探索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路径,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创新提供新思路。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孙士儒主持,全体青年教师参加。
会议伊始,孙士儒老师强调了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她指出,随着健康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引入项目式、混合式、对分课堂等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在经验分享环节,晋宝慧老师详细介绍了项目式教学在《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她以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 为例,阐述了如何将课程知识点融入项目任务中,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干预方案制定等专业技能。学生们通过分组协作,深入社区开展调研、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郭彦伯老师分享了混合式教学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实践经验。她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将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们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测试,课堂上则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随后,教师们围绕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宋煜老师认为,对分课堂强调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3学生进行讨论和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临床医学导论》课程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后,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加深入。其他教师也纷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对分课堂在课程设计、课堂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实施细节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议最后,孙士儒老师指出,项目式教学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这与健康管理、社区服务等应用型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并提出未来拟开展的两类项目式教学实践:一是社区健康管理项目,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导学生围绕慢性病干预、健康档案优化等真实需求,设计并实施服务方案;二是智慧养老场景模拟,依托虚拟仿真平台,构建老年健康服务决策系统开发项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跨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加深了教师们对项目式、混合式、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